返回首页 | 收藏本站 | 
湘行天下厨政管理团队,湘菜名师,湖南名店

 美食新闻

上海VS北京 过年美食习俗大不同

信息来源:驴妈妈旅游资讯网    发布时间:2014/2/18 20:35:10    浏览:2390

过年吃什么?中国幅员辽阔风俗迥异,每个地方过年的方式和饮食习惯自然不同,上海和北京虽然是中国最具现代化的城市之一,但在过年的时候仍旧会有浓浓的传统节日气息。上海和北京过年都吃些什么?都去哪里玩?我们一起来看看吧。

一、上海——务实 精致 海鲜不可少
上海人很务实的,与其他地方人过年的这个习惯不一样应该也是务实的表现之一。上海人过年没有贴对联,贴福字,挂红灯笼的习惯,过年高兴,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去表现呢?不买那些东西省的钱多买两条鱼吃岂不是更实惠?反正邻居也不怎么来往,亲戚也不太走动,过年很多单位也休息不了几天,贴给谁看呢~
上海人尽管从开埠到现在的100多年里,一直接受着“西风东渐”的薰陶,吃穿讲究流行新派,追求潇洒的生活情调;但仍眷恋世代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。对一年中的时令节俗,尤其是对节令饮食一直怀着浓厚的兴趣。
上海年夜饭必吃的菜基本上有以下这些:
1、海产类:血蚶(毛蚶)、黄泥螺、海瓜子,是上海人过年餐桌上常见的贝壳类食物。尤其是血蚶,老上海人每年都会自制南乳血蚶作为冷盘。
另外,鳗鱼鲞也是不可少的。虽然如今自己风鳗鲞的人家越来越少,但那咸香的鱼肉,蘸着米醋的感觉,让人想起童年的春节。
毛蚶
上海人非常喜欢吃毛蚶,用得最多的调料是红乳腐卤和姜末拌醋,红乳腐卤里要加少许糖,而醋里,则要有少许酱油,味道煞是鲜美。但是前些年因为吃毛蚶而引起甲肝,有关部门明令禁止贩卖毛蚶了,让不少食客唏嘘不已。其实,上海也一直有毛蚶在卖,菜市场里,毛蚶常常躲在案板之下,那些是只卖给熟人的东西,只是来路不正,也不能保证供应。

上海人自家风干的鳗鲞


新鲜的鳗鱼拿来清蒸也非常美味。

葱油海蜇头
葱油海蜇当然要有葱油,葱油是用油和葱熬出来的,熬葱油时火不能大,大则葱焦油黄,熬到葱干,撩去葱段,再改用大火烧热葱油。另切葱花撒在蜇头上,如果蜇头味淡,可撒少许盐,然后将葱油淋上即可。蜇头还有用老醋浸的,也是名菜,做法相似,只是不用一滴油,全是醋浸而已。另外,若用海蜇皮,也可以切成丝做葱油海蜇。
  
2.肉类:南北货柜台的腌腊制品,无疑是过年的抢手货。酱油肉、红烧肉、红烧蹄髈...借着过年的契机"大开食戒"...用鲜肉、咸肉、冬笋共同烹制的腌笃鲜,堪称上海滩最嗲的汤品~!
腌笃鲜
这道汤,一定要先煮鲜蹄髈,否则鲜蹄髈遇盐不易酥。如此笃法,咸蹄髈的盐份被鲜蹄髈与笋吃透,鲜味、香味、咸味互相浸淫,融成一片,才是好汤。腌笃鲜也有用咸肉与新鲜五花肉笃的,苏州人也有用酱肉代替咸肉的,味道都很好。

3.家禽类:醉鸡、酱鸭是最经典的本帮家禽菜。


4.口彩类:四喜烤麸、塌菜冬笋(塌菜在上海话中有"脱苦菜"的意思)、蛋饺(金元宝)、八宝饭、汤圆...这些为来年讨口彩的菜肴,几乎是每家每户的必备。


四喜烤麸


塌菜

蛋饺

正宗的上海蛋饺,是在灶批间里,用铁勺做出来的。小年夜,昏黄的灯光下,一只煤饼炉子,风门关得很小,炉口的火只见一点暗红。
先用火将铁勺烧热,放入板油熬一会,第一次熬,要让铁勺吃透油,往后,就方便了。等铁勺烧热,熬出油后,将板油取出。臽一调羹蛋液,倒入勺内,随着滋滋的声响,轻轻地转动手腕,让蛋液铺满勺底。然后,不用等到蛋液完全凝固,即可挟起一小团肉糜,放在勺子中央,等到边上的蛋液凝固,用尖筷子小心地挑起一边的蛋皮,掀起后,盖上肉糜,同时顺势侧翻铁勺,让尚末凝固的蛋液流到蛋饺边上,合拢两面,凝固即可。


马兰头拌豆腐干
上海人对于野菜,也是情有独钟呢。上海人对于野生荠菜的热爱,绝非其它城市可比,中年妇女见到野荠菜,必要拔之而后快。上海馄饨很具特色,而荠菜肉馄饨是永远坐定头把交椅的。
除了荠菜,草头、天绿香、艾草、香椿,也很受上海人的青睐。更有一样好东西马兰头,很值得一说。
马兰头是只有春天才有的野菜,吃的是它的嫩芽。其芽淡绿、极软,两三片一搓,根部有淡红的梗,煞是可爱。荠菜要摘,马兰头用剪,剪的时候,尽量不要剪红色的梗,否则吃口不好。


荠菜汤圆
上海人将元宵称作“汤圆”或“圆子”、“团子”。是用糯米粉搓成球状,再包上甜馅或肉馅。在上海所属的县、区农村中,还有一种“荠菜圆子”。别有风味。上海松江县元宵节做的糯米团子,有汤煮和蒸制两种,汤煮的大都是鲜肉馅或糖馅;蒸制的多为素馅,荠菜以外还有萝卜丝、百果、芝麻等馅料。


二、北京——传统 热闹 京味儿慢慢尝
初一到初五,北京人要串亲走友,相互拜年,请客送礼,逛庙会,逛厂甸。到了初五,北京人称“破五”,百姓“送穷”,商人“开市”(初六正式开业)。初五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,称之为“捏小人嘴”,其意是一年之内不犯“小人”顺顺当当。一直到正月十五,北京人才算是过完了春节。
北京人的春节习俗,实际是一种抹不去的民俗文化,它蕴涵着家人团聚的温馨,辞旧迎新的轻松和期望,这是一个充满了欢乐和美好理想的古老传统节日,已扎根于人民的心目之中,所以才能延续两千多年至今,它还将世世代代延续下去,向后人向世界传播这古老的民族文化信息!


糖瓜
北京民谣:“糖瓜祭灶,新年来到”,首先进入节日的食品是“祭灶”用的糖瓜、关东糖等小食品,由胶状麦芽糖制成,甜中略有些酸味儿,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时代,这是极好的美食。而且,家中有了糖瓜和关东糖,预示着春节已经不远了。当然,“灶王爷”不食人间烟火,这种希冀“灶王爷”“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”的“贿赂”,自然成为孩子们的口中之物。


老北京冰糖葫芦


腊八粥
老北京人,特别讲究“过年”,于是便有了:“老婆老婆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,腊八粥,喝几天,哩哩啦啦二十三,二十三、糖瓜粘,二十四、扫房子,二十五、炸豆腐,二十六、炖羊肉,二十七、杀公鸡,二十八、把面发,二十九、蒸馒头,三十晚上熬一宿,大年初一扭一扭……”的民谣。民谣中列举的腊八粥、炸豆腐、炖羊肉等等,都是春节老北京的美食。在今天,这些都是家常便饭,但在五六十年代只能在过年时方可大饱口福。


沙琪玛
春节时仅有以上几种食物,当然不算是丰富,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点———蜜供、萨其马等,不仅是北京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食品,亦是北京人家中必备的食物。一些小康的北京人,昔日还有除夕夜食鱼的习俗。鱼必须是鲤鱼,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,后来则与“吉庆有余”的吉祥话相联,鱼既是美食,也是供品。


饺子
至于除夕之夜的饺子,其中的素馅饺子要用来敬神,大家吃的则是肉馅的;生活不富裕的人家,则以肉、菜混合为馅。即便最穷的人家,过年时吃饺子的“程序”是不会少的。在饺子、年糕这些众所周知的美食之外,“老北京”人家还要打“豆儿酱”———一种由肉皮、豆腐干、黄豆、青豆、水芥等等做成的凉菜,色如琥珀,类似于“肉冻儿”。此外还有“芥末墩儿”,这是用来佐酒和开胃的凉菜。节日中人们食用油腻食品多,易于“生火”、“生痰”,这些凉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。
当各式荤素大菜已备齐时,北京人还备糖果、干果、瓜子和“杂拌儿”,所谓“杂拌儿”是今日之什锦果脯。当年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、守岁辞岁时的美食。
今天那些以祭祖祭神为名的供品和传统食品,几乎全保留下来了,只是不那么引人注目。至于如今的春节,餐桌只能用“丰盛”一词所概括了,什么川鲁大菜、生猛海鲜,都会出现在寻常百姓的除夕餐桌上。讲“新派”的人家还会到大饭馆里去“撮一顿”来喜迎新春

(湖南美食网 www.zghnc.com 提供分享)

打印】   【返回顶部】   【关闭
名厨频道
湘菜大师郑
湘菜名厨厨
湘菜名厨周
湘菜名厨刘
湘菜名厨陈
湘菜名厨童
 
专家团队
 
联系我们
 湖南美食网_湖南菜厨政管理团队
 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高桥大市场西
 网址:www.zghnc.com

友情链接
合作媒体
联系我们
版权所有 2010-2028 © [湖南美食网
湖南美食网是一家非盈利性传播机构,没有授权其它任何机构和个人开展其它营利项目。
本站文章图片来自网络.如有侵权敬请通知我们将会在24小时之内处理.
网站ICP备案号:湘ICP备202404245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