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研发现:早期的人类只吃蔬果而不吃肉类。直到后冰河时期,人类所需的水果、坚果与蔬菜不敷所需,为了活命,才开始吃死亡动物身上的肉作为补充。但过了冰河时期后,素食品充足了,吃肉的习惯却延续了下来。
据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,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每天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分别为248克和126克,而中国营养学会给出的标准仅为每天50—75克。
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健康的名义少吃肉甚至拒绝肉。还有这样一种调侃,说的是农村人不理解城市人:“我们跟着城里人吃肉了,城里人却都开始吃素了。”
吃肉过多对人体非常有害:美国每年至少有100万新增心脏病患者,近60万人因此丢掉性命。而这些心脏病患者,大多数是由于吃肉太多,吃蔬菜和运动太少。除此之外,吃肉多和高血脂、肥胖等代谢病也息息相关。连关节炎、胆结石、老年痴呆症、骨质疏松这些看似不相干的病,也与吃肉多脱不了干系。
每天吃多少肉合适
肉中的蛋白质我们还可以用牛奶、豆类来替代获得,但是B族维生素、必需脂肪酸以及锌、铁等矿物质,是无法用蔬菜水果来替代的。因此,我们不是不需要肉,而是不需要过多的肉。
“膳食平衡宝塔”中明确指出,一个人每天摄入瘦肉75克,即一副扑克牌大小的一块。而蔬菜,每天最好摄入500克左右。“可惜的是,现在很多人将这两样吃反了。”
肉类有红肉、白肉之分。红肉指的是在烹饪前呈现岀红色的肉,猪肉、牛肉、羊肉、兔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都属于此类。白肉则是指肌肉纤维细腻、脂肪含量较低、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肉类,包括鸟类(鸡、鸭、鹅、火鸡等)、鱼、爬行动物、两栖动物、甲壳类动物(虾蟹等)或双壳类动物(牡蛎、蛤蜊等)。
体力劳动者适合吃红肉,脑力劳动者则多吃些白肉;男性对红肉需求大,女性对红肉需求小,可多吃些白肉;老人身体机能退化,多吃红肉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,还是吃白肉的好;小孩子为了满足身体发育的需要,两种肉都要吃。于康提醒,如果患有肥胖、心脏病、高血压等慢性病,最好少吃肉,多吃豆类食品,比如豆浆、豆腐等,若特别想吃一定要只吃瘦肉,以保证营养供给,还不会加重慢性病。
炖煮过度的肉易致癌
无论吃什么肉,人们都感到炖煮得越烂越好。于是,高压锅便应运而生,用它来炖排骨等,十几分钟的时间,连骨头都变得软绵绵的。
但是,在200℃~300℃的温度下,肉类食物中的氨基酸、肌酸肝、糖和无害化合物会发生化学反应,形成芳族胺基,这些由食物衍生的芳族胺基含有12种化合物,其中9种有致癌作用。
当代生活中,工业污染对人体致癌影响占50%,而饮食的影响占35%。以前我们低估了食物中的有毒化学物致癌这一因素。在芳族胺基化合物问题没有完全搞清之前,不要吃过度烧煮的肉。最好的方法是用微波炉烧肉,然后倒掉有许多化合物的肉汤,这样就可以避免芳族胺基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。
腌肉煎炸产生大量亚硝酸盐
咸肉含硝,油炸油煎后,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基砒咯烷。因此食用咸鱼、咸肉、香肠、火腿等食品时,忌煎炸。正确的食用方法是:把咸肉、香肠、火腿等食品煮熟蒸透,使亚硝胺随水蒸气挥发。同时,烧制咸熏食物时最好加些米醋,因为醋有分解亚硝酸盐的作用,而且能杀菌。
有些人认为吃肥肉会发胖,吃瘦肉既不会发胖又能保证营养的摄入,就大吃瘦肉。事实上,多吃瘦肉未必就好。瘦肉中的蛋氨酸含量较高,蛋氨酸在某种酶的催化下可变为同型半胱氨酸,而同型半胱氨酸过多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。动物实验表明,同型半胱氨酸会直接损害动物内皮细胞,形成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。因此,吃瘦肉要适量,并非多多益善。
猪肉浸热水损失营养
有些人常把买回来的新鲜猪肉放在热水中浸洗,这样做,会使猪肉失去很多营养成分。
猪肉的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内,含有大量的蛋白质,可分为肌溶蛋白和肌疑蛋白。肌溶蛋白的凝固点是15℃~16℃,极易溶于水。
当猪肉置于热水中浸泡的时候,大量的肌溶蛋白就会丢失。同时,在肌溶蛋白里含有机酸、谷氨酸和谷氨酸钠盐等成分,丢失它们会影响猪肉的味道。因此,猪肉不要用热水浸泡,而应用凉水快速冲洗干净。
(湖南美食网 www.zghnc.com 提供分享)